第六感这个东西,有时候感觉就挺奇怪的,说不上准,有时候也说不上不准。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基于当前情形的一个判断,如果自己看准了,这个预测大概率也就准了。
周末的补牙,其实原来并不在自己的预期之内,只是之前有人在医院种牙,给了两张洗牙券。
这也就是周末去洗牙的原因,因为有张券。
洗牙的时候,想着之前补的地方应该是脱落了,就让洗牙的医生给顺道补一下,这就是那 1200 的费用的来源。
不过在补牙的时候,医生一直说,两个坑,有一个补上可能会再掉,会尝试这给补一下,但是不会补的太高。
当时听到这句话,心理还在怀疑,管它掉还是不掉,肯定是先补上啊。于是跟医生说,你别管掉不掉,掉了再补就是了,先补上。
又折腾了一个小时,终于弄完了,告知 24 小时内不要吃硬东西。
不过在昨晚这一切之后,总感觉哪里不对,有些奇怪。
就这样,从周日到周一下午,也基本没怎么吃东西,都是软软的,也没用补的那一侧。
昨天晚上下班回家之后也没想吃饭,就去拿了包干脆面,结果一口下去,右侧竟然隐隐作痛。
这感觉就让人很上火,没补之前,只是稍微对于冷的东西有些敏感,现在变得吃干脆面都吃不了了。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,哪怕是补牙,也不能越补越差。
我一度都想再去社区医院处理了,对象表示不同意,钱都交了,要么给弄好,要么退钱,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。
也的确是这么个情况,不过还是越想越生气,这反向治疗也是让人极度无语。
之前在社区医院,医生补的都比这个靠谱,这大医院的口腔医院,就这个水平?给医生发消息,问能不能周四去,我明确告诉她等不了,现在吃饭都是问题,怎么等。
最后被告知今天上午十点过去,看给安排下,或者找别的医生。
九点四十到医院,跟前台签到,后面就在那里等。终于到十点十分左右叫号了,到诊室说了下情况。
“我给你发的图片的那个地方是不是没补?看着还是个坑”我问。
“那个补了,就是稍微有点坑,补的再高点会容易掉”医生回答。
这时候旁边的一个女医生也过来了,听他们交谈得知应该是姓马。之前的医生对马医生说道,“麻烦你给解释下,具体是什么情况”
躺在椅子上,马医生一通检查。大概问了下,然而对我来说最直观的就是,我原来只是稍微有些敏感,现在连吃东西都是问题了,如果东西硬我能理解,但是连干脆面都吃不了了这我不能接受。
马医生听完也回答,“这的确不行,把之前补的东西打掉重新补吧。你给他打掉,我去准备下”
说完,马医生回到自己的工位旁,上面躺着一个大叔,应该也是需要补。之前的医生给打掉原来的补牙材料,一边打一边用小钩子测试敏感度,问疼不疼。其实完全打掉之后,稍微的结束没那么疼,反而减缓了不少。说可能是补牙材料的问题,牙齿比较敏感,所以会这样。
全部打掉之后,马医生过来刚要动手,另外一个护士将马医生叫到了一边,意思是还有人在等着,要先给别人处理。应该也是怕我听到什么东西,后来到了外面去说了。
过了几分钟回来之后,又将原来没打磨到的地方重新打了下,至于多深或者多浅,自己并不清楚。只是知道,最后一下真的挺痛的。
一通折腾下来,又是涂抹药水,又是重新补材料,折腾完之后已经十一点多了。
马医生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:“有问题我们帮你解决,情绪不要太激动”
“鉴于之前的情况,我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脸色,不管怎么补,是不是不能越补越差?”我说。
“也还好,情绪没有很激动”之前的医生也说。
“现在补成这样,中午应该就能正常吃东西了,如果还是不行的话,就只能根管治疗了”马医生继续说道。
“这个理解。上次补完说不能吃硬东西,我喝了两天粥。我现在连脆骨都不吃了”我答道。
牙齿不好的问题,我认,但是因为水平问题重受二茬罪,的确不能认。
有时候,也有一种感觉,就是医生也有糊弄的时候,也有不知所谓的时候。之前宝子跳蹦床骨折了,去齐鲁,医生说没问题,稍微注意就长好了。给开了一个简单的固定用的护具。然而,戴了一个月,感觉没什么用。
这种处理方式自己觉得有问题,于是跑到妇幼。对象带着孩子进去,出来之后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,骨折比较严重,需要打钉子。
当时,头皮发麻,一下子都懵了,同样是医生,诊断结果这么离谱?
我抱着孩子重新回到诊室,问了一句:“医生,这个非得打钉子?不能做石膏板固定吗?”
“也可以,但是效果可能没钉子好”医生解释道。
“我不用打钉子,你给我做石膏板固定吧”我说。
“可以,交下费用,我去给你准备下”
去缴完费,回到诊室,这次的固定,并不是石膏板,而是一种塑形材料,按照脚踝的形状捏好之后温度降下来就算是塑形成功了。
就这样,算是摆脱了打钉子的问题。终于又过了三个月,多次复查,骨头算是彻底长上了。也没打钉子。
有时候,甚至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,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医生的判断。有时候,一个毛病,跑几个医院,给几个方案,最终还得自己来做这个决定。
跑这么多的医院,目的在于知道到底有多少方案,而不是一棵树上吊死。
如果因为少听了一个方案,而做出错误的决定,那后悔的机会都没了。
所以,到底什么才是可信的?